财经
当前位置:首页 > 消费 > 正文

我们为何错过了泡泡玛特

我们为何错过了泡泡玛特

在全球消费与娱乐的庞大产业中,泡泡玛特是一个异类。这家创立于2010年的中国潮流玩具公司,凭借盲盒模式和标志性IP如Molly和Labubu,从北京的一家小众零售商跃升为港股市场的明星。

2024年,其营收飙升至130.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06.9%,海外业务增长375.2%,毛利率攀升至66.8%,堪称中国新消费领域的奇迹。

实际上,更让人惊讶的是其公司市值。自上市以来,泡泡玛特的股价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:从2021年2月的105.9港元高点跌至2022年10月的8.6港元低谷,又在2024年至2025年间暴涨近18倍至如今的260港币。截至2025年6月,其滚动市盈率一度超过100倍,市值快速膨胀至超过3500亿港元。

投资者对泡泡玛特的估值分歧激烈,如一场壁垒分明的激辩。看多者看好其全球化潜力、市场低渗透率和高增长性,但看空者警惕IP增长的可持续性、文化适应性及供应链稳定性。

在投资者群体中关于泡泡玛特气势长虹的股价时常会引起激烈分歧:这是时代红利,还是资本泡沫?

两方都无可苛责,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,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依然看不懂泡泡玛特。看空者与看多者各有一套逻辑:一些人将其视为“年轻人的茅台”,押注其IP与全球化潜力;另一些人则质疑其估值过高,担忧IP增长的可持续性。

这种困惑源于多重因素:潮玩行业的陌生性、非刚需逻辑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幻莫测,以及商业模式的独特性。

看多派热情高涨,100倍动态PE源于泡泡玛特过往业绩的高增长性、全球市场的低渗透率以及Z世代的热捧,这些均为继续买入的理由。而看空派则是基于国际竞争者给出的估值参考,因其100倍PE已远超迪士尼(23倍)和Mattel(12倍)等,投机色彩浓厚。

分歧的本质无非基于两种理由:一边是全球化与情绪经济的憧憬,一边是基本面与持久性的拷问。

泡泡玛特的崛起源于一个新兴且令人费解的领域:潮流玩具。不同于传统玩具如乐高或芭比娃娃,潮玩融合了收藏、社交和情绪价值,瞄准Z世代并渗透到千禧一代。而多数的投资人习惯用传统估值模型,如市盈率、现金流折现等维度来评估企业,这让他们难以把握这一新物种的脉搏。

对投资人而言,潮玩行业的陌生性是首要障碍。传统消费投资聚焦刚需品,如食品、饮料、服装,因其需求稳定,周期可预测。潮玩则不然:它是非刚需品,很大程度依赖于持续高涨的情绪。此外,盲盒的“变量奖励机制”类似博彩,触发多巴胺释放,迎合年轻人对即时满足的渴望。

这意味着投资者必须打破传统框架,因为对消费类标的的估值投资常依赖稳定现金流和规模经济,而泡泡玛特靠情绪和文化驱动,增长快但波动大,难用传统模型量化。

泡泡玛特的核心产品盲盒,以低价(平均59元人民币)和不确定性(隐藏款概率1/144)刺激购买欲。在泡泡玛特2024年的总营收中,手办类产品占营收53.2%,毛绒玩具和MEGA系列等新品类也正快速崛起,分别贡献21.7%和12.9%的收入。

按照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24年在一份报告中的估算,全球潮玩市场规模已达300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15%,中国市场尤为火热,2023年规模约500亿元人民币。

实际上,泡泡玛特的历史业绩已经一定程度证明其具有保持持续增长的能力。过去4年内,其仅在疫情初期的2022年出现过短期低谷,在当年上半年曾出现过净利润下滑13.5%,营收增速同比从225%跌至33.1%。但在其他业绩期内都持续保持相对高增速。

这一定程度打击了看空者的悲观逻辑,这些人深信潮流玩具的消费者行为缺乏持久性,认为潮玩不像白酒或奢侈品,后者都具有历史积淀和稳定需求。而泡泡玛特的增长依靠情绪,情绪能赚快钱,也能迅速冷却。Z世代的忠诚度确实飘忽不定,热衷于新鲜感。

如此逻辑下就很容易得出结论:一旦IP热度消退或经济环境变坏,购买意愿可能骤降,若IP热度下滑或业绩增速放缓,估值可能回调。

泡泡玛特的估值轨迹确实充满戏剧性。2020年12月,其以38.5港元发行价登陆港交所,首日市值突破千亿港元,动态PE一度超过200倍,反映市场对其盲盒热潮和IP潜力的狂热追捧。然而,2021年港股新经济泡沫破裂,叠加疫情冲击,其股价在2022年10月跌至8.6港元,市值缩水八成。而自2024年起,股价却上演逆袭,一路长虹至今,动态PE攀升至近100倍。

为何波动如此剧烈?

泡泡玛特大爆发的核心逻辑是IP运营、全球化战略和情绪经济的合力。投资人看不懂,本质是低估了这些驱动力的深度,以致于难以调和短期扰动和长期预期之间的一致。

首先,IP矩阵是核心支柱。早期,Molly贡献近90%销售额,风险集中。但到了2024年,泡泡玛特运营了超过40个IP,包括自有IP、独家IP和非独家IP,毛利率都在70%左右。

其聚焦头部IP,采取“少而精”策略,控制新品节奏,公司一半以上的营收是由少数几个头部IP贡献的;同时效仿迪士尼,延长IP生命周期。

这背后的核心能力本质是一种运营的能力,具体地说是IP产业链一体化的运营能力。我们不能将泡泡玛特简单的定位为潮流玩具零售商,这很难支撑业绩长青。它更像是一个年轻的潮玩IP孵化平台,这与大部分中国潮玩玩家不同。在中国,大部分的潮玩玩家只参与到潮玩产业链的中游,比如潮玩产品的设计与生产,或者是下游,比如潮玩产品的销售,而很少玩家有能力涉足潮玩IP的早期孵化过程。

其次,全球化是不该被低估的第二曲线。潮玩不同于传统玩具,其具有普世性,在全球受众群体广。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收入50.7亿元,占比38.9%,2025年一季度增长475%至480%,北美市场尤为突出。

很多人将海外营收的竞争力的重点落脚在供应链,但实际上这背后的核心能力还是运营。

最后,情绪经济是催化剂,同时可能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。情绪经济很容易摧毁投资模型,因为消费者是因情感、社交或心理满足而非实用需求驱动消费行为。目前来说这是泡泡玛特销售增长的关键引擎,也是多数投资者错过泡泡玛特的重要原因。

但同时也可能是未来其业绩不确定性的最主要原因。

一方面,盲盒的“惊喜”机制迎合年轻人对快感的需求,在宏观不确定性下,盲盒以低成本提供“廉价多巴胺”,填补心理空缺。另一方面,泡泡玛特通过Instagram、TikTok等平台的拆箱视频和联名活动(如与Hello Kitty合作),将收藏热转化为社交资本,粉丝炫耀Molly或Labubu稀有款,推高二手市场价格,激发FOMO(错失恐惧)心理。

但是,年轻消费者(尤其是Z世代)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变化迅速,潮流风向难以预测。如果泡泡玛特未能及时捕捉新的情绪热点或推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IP和产品,可能导致需求疲软,影响销售额。例如,某个热门IP(如Molly或Labubu)一旦失去吸引力,复购率可能下降,二手市场价格波动也可能削弱消费者对新品的购买热情。

整体而言,为何投资人看不懂泡泡玛特?答案在于其独特性:潮玩行业的陌生属性挑战传统框架,泡泡玛特不是传统消费品,也非迪士尼的翻版。

对投资人而言,困惑源于思维惯性。传统模型擅长评估稳定行业,却难以捕捉潮玩的动态性。当然,泡泡玛特是乘着情绪经济与全球化东风的长期赢家,还是资本热捧下的短暂泡沫,还需时间和周期来证明。

(责任编辑:zx0600)

推荐阅读

布鲁可,能否成为下一个泡泡玛特?

布鲁可,能否成为下一个泡泡玛特?

“谷子经济”,是2024年底,中国资本市场最火爆的概念之一。

斑马消费 2025-01-09 09:35:07
52TOYS冲港股,“泡泡玛特的门徒”长大了?

52TOYS冲港股,“泡泡玛特的门徒”长大了?

泡泡玛特市值达到3000亿港元,创历史新高之际,市场寻找下一个谷子经济核心标的的需求更为迫切。

斑马消费 2025-05-27 09:03:25
泡泡玛特重回千亿市值,这次又能站多久?

泡泡玛特重回千亿市值,这次又能站多久?

业绩带来的高市值仍需要业绩维持,走过冬天的泡泡玛特想要一直处在暖春之中,仍需要高增长来背书,这意味着总市值站上过2000亿港元大关后,泡泡玛特的路才刚刚开始。

鳌头财经 2025-04-09 17:10:25
年内暴涨超340%,泡泡玛特靠“IP故事”撑起千亿市值

年内暴涨超340%,泡泡玛特靠“IP故事”撑起千亿市值

2024年的泡泡玛特颇得一众资金的垂青,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40.7%,市值更是重新回到千亿港元规模。

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-11-28 10:39:17
下一个泡泡玛特要来了?这家玩具品牌上市首日涨近70%

下一个泡泡玛特要来了?这家玩具品牌上市首日涨近70%

在港股上市的潮玩品牌,前脚有泡泡玛特,最新又多了一家叫“布鲁可”的企业。

消费记 2025-01-14 10:53:27
泡泡玛特遭原始股东“背刺”,蜂巧资本“清仓式”套现22亿港元

泡泡玛特遭原始股东“背刺”,蜂巧资本“清仓式”套现22亿港元

短短两年多时间,泡泡玛特股价暴涨超1700%,成为新消费里面的“明星股”。

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-05-09 09:33:15
潮玩大火,LABUBU催动下泡泡玛特、布鲁可大涨该咋看?

潮玩大火,LABUBU催动下泡泡玛特、布鲁可大涨该咋看?

以谷子经济为依托,各家潮玩概念股持续上涨,泡泡玛特成为了第一只十倍股,布鲁可也是持续大涨创了新高,面对着潮玩概念的大火,我们到底该怎么看?

江瀚视野观察 2025-06-10 11:38:39
泡泡玛特高仿江湖:Labubu三代上市次日工厂已在打版,部分仿制品售价高于公价

泡泡玛特高仿江湖:Labubu三代上市次日工厂已在打版,部分仿制品售价高于公价

“Labubu(泡泡玛特人气IP)就是年轻人的茅台——不见得自己喝、但你一定要抢,抢到了心情愉悦,不想要还能高价转卖。” 有资深玩家这样形容。

蓝鲸新闻 2025-05-23 10:43:06
王宁靠“盲盒”登顶河南首富

王宁靠“盲盒”登顶河南首富

各路资金垂青之下,泡泡玛特股价再创高,最新市值超3368亿港元,公司创始人王宁也以203亿美元的身家登顶河南首富。

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5-06-10 09:49:08
冰箱贴经济火遍全国:“凤冠”三个月卖了8万个,国博文创收入增长106%

冰箱贴经济火遍全国:“凤冠”三个月卖了8万个,国博文创收入增长106%

近期,IP经济、新消费领域中的“谷子经济”爆火,潮玩龙头泡泡玛特自2月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456%,今年以来涨幅达到347%,市值也站上千亿。

蓝鲸新闻 2024-12-06 09:08:56
投后期又香了

投后期又香了

从某种角度看,这一现象也是“集体转向早期”后的一次站位校正。

投中网 2025-06-09 10:05:44
中国潮玩,30年完成三级跳

中国潮玩,30年完成三级跳

茶饮咖啡、汽车、网红户外运动、潮玩,已经逐渐成为各大商圈一楼的“四大金刚”。

斑马消费 2025-03-25 08:58:09
1元撬动18.8元!环球度假区登顶暑期热门榜单!这份“主题公园年报”还提到

1元撬动18.8元!环球度假区登顶暑期热门榜单!这份“主题公园年报”还提到

1元主题公园的收入能够带动城市3.8元的收入,从而拉动上下游产业6—15元的收入,整体来看1元的收入可以撬动18.8元的其他收入。

北京商报 2024-12-06 09:24:27
百亿《哪吒2》,中国电影太需要这场胜利了

百亿《哪吒2》,中国电影太需要这场胜利了

没有任何意外,《哪吒:魔童闹海》票房正式突破100亿元。

斑马消费 2025-02-14 09:11:02
金价狂飙,金表也不好卖了

金价狂飙,金表也不好卖了

泡泡玛特、老铺黄金、蜜雪冰城股价屡创新高,被港股市场称为“新消费三姐妹”。

斑马消费 2025-06-05 09:48:02
年入22亿却连亏4年!布鲁可的“IP狂欢”为何不赚钱?

年入22亿却连亏4年!布鲁可的“IP狂欢”为何不赚钱?

IP文化很火,但布鲁可不赚钱。

快消八谈 2025-03-25 09:28:15
新冠特效药,搜索量增长165%

新冠特效药,搜索量增长165%

截至5月17日,已有四川、深圳、江西、北京等多地疾控中心与官方媒体账号,都发布了“新冠卷土重来”相关消息。

健识局 2025-05-19 11:03:12
刀口辣椒直播首秀,川味觉由B端向B+C转型

刀口辣椒直播首秀,川味觉由B端向B+C转型

川味觉首次直播私域转化率破90%,“低客单+内容营销”模式得到验证。

中华网财经 2025-06-11 09:50:26

友情链接

联系方式

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
互动/投稿邮箱:
[email protected]
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177181
财经频道联系电话:(010)56176102
OSZAR »